項目編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類別 |
項目主持人 |
項目組成員 |
項目類型 |
ZJ2020001 |
中北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一流專業建設研究 |
專業建設 |
杜文華 |
曾志強、祝錫晶、黎相孟、董磊 |
重點 |
ZJ2020002 |
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 |
教學綜合改革 |
梅林玉 |
苗鴻賓、邵云鵬、于瑞恩、杜林玲 |
重點 |
ZJ2020003 |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的工程制圖課程教學內容重構 |
人才培養改革 |
邢秀琴 |
馬春生、李虹、趙耀虹、劉虎 |
重點 |
ZJ2020004 |
材料類卓越工程師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侯華 |
毛紅奎、王宇、武立、李志勇 |
重點 |
ZJ2020005 |
以產品驅動的項目鏈條式化工產品開發課程教學與實踐 |
專業建設 |
朱海林 |
馬忠平、李軍、杜拴麗、胡志勇 |
重點 |
ZJ2020006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國家一流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 |
專業建設 |
程耀瑜 |
張志偉、劉吉、凌秀蘭、李文強、李永紅、管今哥 |
重點 |
ZJ2020007 |
“醫工融合”驅動下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桂志國 |
張權、張鵬程、劉祎、劉旭輝 |
重點 |
ZJ2020008 |
基于在線教學的過程性評價實踐研究——以數字電子技術課程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薛英娟 |
趙冬娥、韓躍平、李兆光、牛晉川 |
重點 |
ZJ2020009 |
新工科背景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探索 |
新工科 |
劉俊 |
張曉明、李杰、石云波、黃堃 |
重點 |
ZJ2020010 |
在線教學情境下大學數學公共基礎課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以《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為例 |
教學綜合改革 |
惠周利 |
王鵬、雷英杰、張峰、高玉斌 |
重點 |
ZJ2020011 |
非標準答案開放式習題的設計及應用—以《無機及分析化學》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景紅霞 |
李巧玲、武志剛、焦晨旭、段紅珍 |
重點 |
ZJ2020012 |
“新工科”背景下人文通識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杜鵑 |
楊鼎、廖高會、張婷婷、張璇 |
重點 |
ZJ2020013 |
高校外語慕課建設與應用研究——以“商務英語寫作實踐”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芮燕萍 |
吳菲、白瑞、趙曉霞、李瑞萍 |
重點 |
ZJ2020014 |
學生為中心的學涯服務平臺體系探索與研究——以中北大學軟件學院為試點 |
教學綜合改革 |
李眾 |
馬巧梅、宋文愛、杜瑞平、楊劍 |
重點 |
ZJ2020015 |
面向武器能源創新人才培養的多維度科教融合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安崇偉 |
王晶禹、曹雄、武碧棟、馬中亮 |
重點 |
ZJ2020016 |
“教、學、考”三位一體綜合改革,提升專業課程品質的行動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曉 |
高艷陽、尤文斌、張艷兵、李旭妍 |
重點 |
ZJ2020017 |
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教學體系研究 |
實踐教學 |
郭玲霞 |
張科曉、闞先學、張博、馬栗 |
重點 |
ZJ2020018 |
高校德育協同創新實踐研究中心育人模式研究 |
其它 |
馬栗 |
向專、李佳樂、薛智、杜剛 |
重點 |
ZJ2020019 |
“右玉精神”融入山西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探索——以中北大學(朔州校區)為例 |
實踐教學 |
袁璐 |
張艷林、王愛成、米麗艷、邱靈 |
重點 |
ZJ2020020 |
效果導向教學督導工作研究與實踐 |
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 |
張吉堂 |
董小瑞、孟立凡、秦麗、宋肯彭 |
重點 |
ZJ2020021 |
“一體兩翼三主線三結合”《大國兵器》“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探索 |
教學綜合改革 |
尹建平 |
藺玄晉、王志軍、曾建潮、羅建國 |
重點 |
ZJ2020022 |
高校在線教學研究與實踐 |
指令性課題 |
吳淑琴 |
曾建潮、李潔、楊曉峰、薛英娟、張春秀、張吉堂、秦品樂 |
重點 |
ZJ2020023 |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的本科專業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 |
教學綜合改革 |
董小瑞 |
李迎春、曾志強、王海賓、劉曉東、宋肯彭、李世民 |
重點 |
ZJ2020024 |
基于兩性一度的“中北金課”質量標準的建立與實踐 |
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 |
高艷陽 |
吳淑琴、李潔、李曉、王海賓 |
重點 |
ZJ2020025 |
新時代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實施分層次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
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 |
劉曉東 |
崔敏、高春強、李眾、王黎明 |
重點 |
ZJ2020026 |
問題導向與混合式教學在《電工學》教學中的研究與探索 |
人才培養改革 |
楊風 |
宋小鵬、嚴利芳、陳媛媛、李世偉 |
指令性 |
ZJ2020027 |
多學科交叉復合的人工智能新工科 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
新工科 |
陳平 |
潘晉孝、劉賓、李劍、聶鵬飛 |
指令性 |
ZJ2020028 |
高校計算機類專業“算法類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探索 |
專業建設 |
靳雁霞 |
秦品樂、王博、梁志劍、龐曉瓊 |
指令性 |
ZJ2020029 |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內容重溝與流程重塑實踐研究——以有機化學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楊曉峰化 |
喬晉忠、張學俊、吳曉青、李霞 |
指令性 |
ZJ2020030 |
以建設“金課”為目標的理論力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海濤 |
徐鵬、薛春霞、曹詠弘、張建軍 |
指令性 |
ZJ2020031 |
英語詞匯拓展網絡資源建設 |
人才培養改革 |
劉陳艷 |
郝婷婷、陳冬云、王芳、姜浩 |
指令性 |
ZJ2020032 |
OBE理念引導下音樂類專業《視唱練耳》精品課程建設 |
人才培養改革 |
張鵬 |
王燕平、溫旭偉、候秀華、穆珍、柯楓、張娟、成芯蕊 |
指令性 |
ZJ2020033 |
基于成果導向的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重構 ——以《火藥物理化學性能》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何利明 |
馬中亮、代淑蘭、梁泰鑫、賀增弟 |
指令性 |
ZJ2020034 |
復雜工程問題與創新人才培養——以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為例 |
專業建設 |
岳鳳英 |
賈建芳、姚舜才、郭華玲、張文華 |
指令性 |
ZJ2020035 |
面向新工科新能源汽車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平臺構建 |
新工科 |
張志文 |
董小瑞、李曉杰、楊世文、尉慶國 |
指令性 |
ZJ2020036 |
基于智能運動實時統計的公共體育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研究 |
實踐教學 |
趙迎輝 |
苗俊、鄭小煥、王攀峰、苗強 |
指令性 |
ZJ2020037 |
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校級綜合創新實踐平臺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 |
實踐教學 |
靳鴻 |
趙正杰、孔為民、劉姿、馮再新 |
指令性 |
ZJ2020038 |
地方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發展機制研究 |
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 |
董兵 |
尹建平、張素華、董慧群、張仙敏 |
指令性 |
ZJ2020039 |
新時代高校教材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及實踐 |
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 |
張清爽 |
馬忠平、董小瑞、宋肯彭、唐艷華 |
指令性 |
ZJ2020040 |
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創新創業教育 |
劉俊生 |
高春強、曾建潮、趙公民、姬文芳 |
指令性 |
ZJ2020041 |
高校自主培養軍訓教官的探索與實踐 |
實踐教學 |
藥宏亮 |
張海明、申玉明、錢如兵、苗勇毅 |
指令性 |
ZJ2020042 |
兵器類專業改造升級探索與實踐 |
新工科 |
王志軍 |
|
新工科 |
ZJ2020043 |
新工科視角下突出“智能設計與制造”特色的機械基礎課程及教材體系建設 |
新工科 |
薄瑞峰 |
|
新工科 |
ZJ2020044 |
順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傳統工科專業升級改造與實踐 |
新工科 |
曾志強 |
|
新工科 |
ZJ2020045 |
從三維設計出發改造升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 |
新工科 |
王宗彥 |
|
新工科 |
ZJ2020046 |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多學科交叉融合,生物安全人才培養體系探索 |
新工科 |
王海賓 |
|
新工科 |
ZJ2020047 |
醫工結合背景下的信息類新工科專業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實踐平臺研究 |
新工科 |
韓建寧 |
|
新工科 |
ZJ2020048 |
新工科背景下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 |
新工科 |
王麗芳 |
|
新工科 |
ZJ2020049 |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 |
新工科 |
程 志 |
|
新工科 |
ZJ2020050 |
地方院校信創相關專業軟件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模式探索與實踐 |
新工科 |
尹四清 |
|
新工科 |
ZJ2020051 |
智能制造電氣領域緊缺人才培養機制探索與實踐 |
新工科 |
尤文斌 |
|
新工科 |
ZJ2020052 |
基于中外古機構的課程思政教育模式應用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瑞琴 |
梁海龍、寧峰平、梁晶晶、薄瑞峰 |
一般 |
ZJ2020053 |
“技術測量”線上實驗教學研究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龐學慧 |
趙麗琴、成云平、吳淑芳、高俊華 |
一般 |
ZJ2020054 |
融合學科競賽的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
實踐教學 |
楊曉敏 |
王志云、葉云、趙宇宏 |
一般 |
ZJ2020055 |
以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為抓手培養化工類大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王艷紅 |
祁貴生、李裕、高春強、郭婧、程原 |
一般 |
ZJ2020056 |
基于工程教育化工專業認證的化工原理教學內容重構與實施 |
教學綜合改革 |
袁志國 |
高璟、焦緯洲、賈廣信、李裕、申紅艷 |
一般 |
ZJ2020057 |
依托行知眾創空間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創新創業教育 |
趙輝 |
趙冬娥、郝慧艷、閆婷、楊風暴 |
一般 |
ZJ2020058 |
工科對分教學法實施策略研究與實踐—以《電工學》課程為例 |
教學綜合改革 |
李墅娜 |
宋小鵬、李世偉、楊風、郎文杰 |
一般 |
ZJ2020059 |
依托“iCAN”創新創業競賽的“新工科”大學生綜合實踐技能競賽改革與創新探索 |
實踐教學 |
曹慧亮 |
單彥虎、趙銳、邵星靈、黃堃 |
一般 |
ZJ2020060 |
以學科前沿發展為導向的科研與教學融合創新育人機制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唐軍 |
劉文耀、石云波、邢恩博 |
一般 |
ZJ2020061 |
信科專業核心課程群線上線下資源建設研究 |
專業建設 |
胡紅萍 |
白艷萍、席慧玲、程蓉、田沖 |
一般 |
ZJ2020062 |
混合教學模式下理論力學課程的深度學習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曹詠弘 |
李海濤、張建軍、高經武、常列珍 |
一般 |
ZJ2020063 |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下 大學英語聽說課程分層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胡姝昀 |
馬淑麗、張小彩、陳欣如、衛春艷 |
一般 |
ZJ2020064 |
成果導向視角下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于芳 |
吳劍、宿繼光、崔建梅、李治 |
一般 |
ZJ2020065 |
新時代高?!靶麦w育”課程改革創新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張江華 |
曹電康、吳劍、李江霞、王宇鵬 |
一般 |
ZJ2020066 |
基于OBE理念的運動訓練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王太林 |
吳劍、耿延敏、李綱、王昕 |
一般 |
ZJ2020067 |
通識教育選修課混合式課堂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以《山西剪紙》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張麗君 |
郭梅花、田維飛、吳文超、崔文莉、楊毅、游洋、張巖松、張寧、 |
一般 |
ZJ2020068 |
軟件學院實訓管理平臺建設的研究 |
實踐教學 |
洪軍 |
尹四清、李眾、王秀娟、孫喬 |
一般 |
ZJ2020069 |
新工科背景下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專業產學融合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 |
新工科 |
賈建芳 |
李曉、郭華玲、李彬、李旭妍 |
一般 |
ZJ2020070 |
面向“新工科”理念的融合發展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傳熱學》為例 |
新工科 |
李世民 |
劉漢濤、楊宇杰、張學清、仝志輝 |
一般 |
ZJ2020071 |
車輛工程專業線上考試題庫建設及應用 |
人才培養改革 |
呂彩琴 |
趙冬青、楊世文、高玉霞、韓文艷 |
一般 |
ZJ2020072 |
“新工科”背景下的無人機創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 |
教學綜合改革 |
陳鵬云 |
原梅妮、張鵬飛、趙宇峰、謝佳苗 |
小額 |
ZJ2020073 |
基于創新設計思維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 |
創新創業教育 |
王丙龍 |
李世中、陳鵬云、武瑞芳 |
小額 |
ZJ2020074 |
智能制造背景下“過控”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
教學實踐與探索 |
魏秀業 |
高強、孟江、王福杰、葉林征 |
小額 |
ZJ2020075 |
“數控一代”虛擬實驗系統開發與研究 |
實踐教學 |
董磊 |
曾志強、張吉堂、杜文華、石瑞敏 |
小額 |
ZJ2020076 |
《化工分離工程》“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羅瑩 |
張珺、李裕、張巧玲、祁貴生 |
小額 |
ZJ2020077 |
生物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探索與實踐—以《細胞生物學》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高莉 |
王海賓、劉永平、史楠、王芳 |
小額 |
ZJ2020078 |
以任務驅動項目探索為主線的文獻檢索課教學探索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陳芳 |
劉永平、宗鵬飛、荀苗苗、杜曉強 |
小額 |
ZJ2020079 |
以工程案例為驅動增強工程實踐能力的化工過程分析與合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郭婧 |
王艷紅、董婷、祁貴生、楊朝明 |
小額 |
ZJ2020080 |
光學信息專業動態學情分析平臺建設 |
專業建設 |
安永泉 |
程耀瑜、侯文、李永紅、張敏娟 |
小額 |
ZJ2020081 |
新工科背景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索——以《數字圖像處理》課程為例 |
新工科 |
楊娜 |
楊風暴、吉琳娜、韓建寧、王偉 |
小額 |
ZJ2020082 |
信息對抗技術專業認證的研究與實踐 |
專業建設 |
姚金杰 |
王鑒、楊志良、韓星程 |
小額 |
ZJ2020083 |
培養創新能力課程《光電檢測技術》教學內容改革研究 |
專業建設 |
張志偉 |
李仰軍、趙輝、王高、張猛 |
小額 |
ZJ2020084 |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半導體物理與器件課程的教學方法持續改進探索 |
教學綜合改革 |
杜芳芳 |
葛雙超 |
小額 |
ZJ2020085 |
SolidWorks與儀器類機械課程深度融合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實踐教學 |
李晨 |
孟立凡、梁庭、洪應平、雷程 |
小額 |
ZJ2020086 |
微電子學專業外語教學與國際化人才培養 |
實踐教學 |
馬宗敏 |
石云波、袁華、趙銳 |
小額 |
ZJ2020087 |
國際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
人才培養改革 |
溫煥飛 |
馬宗敏、杜芳芳、李中豪 |
小額 |
ZJ2020088 |
辦好數學建模競賽,促進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 |
創新創業教育 |
雷英杰 |
李有文、楊明、張峰、薛震 |
小額 |
ZJ2020089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專業導向的基礎力學課程體系重構研究與實踐 |
新工科 |
張建軍 |
胡拖平、徐鵬、李海濤、曹詠弘 |
小額 |
ZJ2020090 |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線上教學的《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的教學方法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段美玲 |
李亦軍、閆仕農、張永梅、胡俊麗 |
小額 |
ZJ2020091 |
《財務管理A》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基于“浸潤式第二課堂”的開設 |
人才培養改革 |
顧新蓮 |
杜增華、徐慧曄、王婷、王佳瑤 |
小額 |
ZJ2020092 |
本科生研究性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朱向梅 |
李彥華、彭佑元、王子莎、岳成龍 |
小額 |
ZJ2020093 |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貿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研究 |
實踐教學 |
宣善文 |
王香花、溫麗琴、牛芳、趙曉霞 |
小額 |
ZJ2020094 |
基于SPOC的《基礎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柴瑞琴 |
李兵絨、胡紅艷、張小彩、曲明媚 |
小額 |
ZJ2020095 |
新時代思想背景下打造《跨文化交際》“課程思政”金課 |
實踐教學 |
周波瀾 |
陳俊芳、彭興旺、趙國峰、崔秀珍 |
小額 |
ZJ2020096 |
英美文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改探索 |
實踐教學 |
曹小琴 |
張紅芳、趙國鋒 |
小額 |
ZJ2020097 |
思政教育與大學體育融合的探索與實踐——以校本課程開發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江霞 |
吳劍、張江華、蘇轉平、張鑫 |
小額 |
ZJ2020098 |
《計算機系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瑞紅 |
劉爽英、尹四清、陳夠喜、趙利輝 |
小額 |
ZJ2020099 |
軟件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校企深度協同融合培養模式探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陳夠喜 |
李眾、洪軍、張峰、白子文 |
小額 |
ZJ2020100 |
學涯服務平臺建設下建構新時代高校師生關系 |
其他 |
杜瑞平 |
李俊華、李眾、宋文愛、乞國鈺 |
小額 |
ZJ2020101 |
《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技術》課程的多維教學模式構建 |
人才培養改革 |
康珺 |
何志英、賈美麗、李玉蓉、薛海麗 |
小額 |
ZJ2020102 |
基于OBE理念的《特種設備安全》課程教學重構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梁金虎 |
曹雄、王端、秦清風 |
小額 |
ZJ2020103 |
“互聯網+”背景下《列車運行控制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旭妍 |
李曉、賈建芳、岳鳳英、李彬 |
小額 |
ZJ2020104 |
面向信息物理系統發展需求的總線類課程建設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崔建峰 |
劉長明、尤文斌、劉鵬 |
小額 |
ZJ2020105 |
新工科專業教育課教學結構和內容的改革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王英 |
張艷崗、王艷華、王軍 |
小額 |
ZJ2020106 |
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新工科 |
胡勝亮 |
常青、王慧奇、李寧、郝彩紅 |
小額 |
ZJ2020107 |
新工科背景下車輛工程專業課程“兩性一度”建設研究 |
新工科 |
韓文艷 |
尉慶國、楊亞軍、尤國棟、趙利華 |
小額 |
ZJ2020108 |
提升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質量的“12368”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
教學管理、師資隊伍建設 |
王小琴 |
徐繼開、張春秀、白毅、宗曉蘭 |
小額 |
ZJ2020109 |
“對分課堂”--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教學新模式 |
實踐教學 |
韓秀蘭 |
闞先學、郭玲霞、白毅 |
小額 |
ZJ2020110 |
以回歸工程實踐與創新為目標的數控實訓教學研究 |
實踐教學 |
胡海軍 |
趙正杰 孔為民 劉宇輝 方敏 |
小額 |
ZJ2020111 |
晉商精神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路徑研究----以朔州校區為例 |
創新創業教育 |
張艷林 |
袁璐、王楠、張媛媛 |
小額 |
ZJ2020112 |
基于信息化網絡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建設 |
實踐教學 |
王興文 |
祝錫晶、張清、吳淑芳、崔學良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13 |
基于“成果導向,項目驅動”的《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教學改革 |
新工科 |
吳淑芳 |
王興文、黨長營、馬清艷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14 |
“精準扶貧”介入《包裝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教學綜合改革 |
于瑞恩 |
李清、劉兆華、管蘭芳、李濤濤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15 |
基于CDIO理念的機械工程實驗平臺建設 |
實踐教學 |
溫海駿 |
劉永姜、陳躍鵬、寇彥飛、李夢群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16 |
產出導向的畢業生產實習達成評價 問題分析與持續改進 |
實踐教學 |
黎相孟 |
龐學慧、王建青、成云平、趙韡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17 |
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特色案例構造與教學實踐探索——以《工程流體力學》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趙韡 |
黎相孟、成全、王建青、崔學良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18 |
基于BOPPPS模式和在線教學平臺的《運輸包裝》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梁晶晶 |
李瑞琴、李清、梅林玉、張茂榮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19 |
基于項目驅動式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劉璐 |
趙俊生、趙鵬飛、史源源、賈俊峰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0 |
基于智能硬件的理工科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創新創業教育 |
陸春月 |
嚴紹進、杜琳玲、王義、梁志劍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1 |
基于生態思維視域下的課程思政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牛永強 |
趙宇宏、李艷、魯若鵬、任敬霞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2 |
新工科背景下互聯網+啟發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 |
實踐教學、新工科 |
王睿 |
李大趙、閆志杰、康燕、武立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3 |
“全方位、多層次、四位一體”高分子合成實驗課程體系改革與探索 |
實踐教學 |
何振峰 |
程原、杜拴麗、汪存東、陳曉勇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4 |
基于“慕課+翻轉課堂”混合模式助推藥物合成反應的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
教學綜合改革 |
劉清浩 |
崔建蘭、王海賓、李志春、馬文兵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5 |
工程教育認證背景下的化工熱力學教學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劉志偉 |
張立新、 羅瑩、 焦緯洲、 任福德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6 |
OBE理念下《化工環保與安全》課程教學內體系設計和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鄭志花 |
王建龍、陳麗珍、曹端林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7 |
工程認證背景下BME專業的醫學課程教學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劉旭輝 |
張權、韓建寧、梁俊芳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8 |
案例驅動《模式識別》層次化教學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聶鵬飛 |
陳平、劉賓、葛麗華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29 |
新面向人工智能專業的 《數據結構與算法設計》課程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
教學綜合改革 |
戚俊成 |
葛麗華、孫新麗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0 |
面向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實踐模塊的縮微智能車實踐課程建設 |
實踐教學 |
申沖 |
趙銳、曹慧亮、趙東花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1 |
多學科交叉復合的新興MEMS實踐教學探索與實踐 |
新工科 |
黃堃 |
梁庭、閆仕農、白國花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2 |
基于VR實景化視頻電磁類課程的開發探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段俊萍 |
秦麗、張斌珍、張志東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3 |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的集成電路分析與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
實踐教學 |
朱平 |
郭靖、梁濤、何常德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4 |
大學生“雙創”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析 |
創新創業教育 |
閆曉燕 |
劉文怡、李紅霞、耿精、荊偉偉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5 |
新工科背景下強化應用實踐能力提升的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改革 |
新工科 |
郭肖亭 |
王文廉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6 |
新工科背景下固體物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
實踐教學 |
崔建功 |
杜芳芳、王任鑫、梁庭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7 |
理論物理中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研究 |
專業建設 |
何 劍 |
丑修建、侯曉娟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8 |
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及教學項目建設 |
實踐教學 |
葛雙超 |
楊瑞峰、郭晨霞、王偉麗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39 |
智能大數據背景下工科院校專業基礎課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中豪 |
劉文耀、溫煥飛、杜芳芳、寇國輝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0 |
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提高創新能力的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何常德 |
楊玉華、王紅亮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1 |
智能計算類課程教學探討 |
教學綜合改革 |
崔方舒 |
王彥博、于海波、雷海衛、喬鋼柱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2 |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學”課程面向實際工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新工科 |
高玉波 |
徐鵬、蔡宣明、范志強、秦國華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3 |
有機化學在線題庫和測試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
人才培養改革 |
喬晉忠 |
柴曉芳、楊曉峰、張學俊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4 |
基于成果導向的工程造價課程教學的建設與改革 |
專業建設 |
薛建英 |
孟繁敏、郭宏、王萬月、鄭亮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5 |
基于OBE教學理念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工科“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課程教學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程蓉 |
史娜、畢湧、肖亞峰、續婷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6 |
大學數學課程思政的結合點——數學文化思想在大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
教學綜合改革 |
桑彥彬 |
續曉欣、胡占榮、韓偉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7 |
面向國際生的微積分課程過程性評價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
教學綜合改革 |
梁月亮 |
張宗勝、王鵬、喬志琴、王玲麗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8 |
工程認證背景下土力學案例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張曉雙 |
韓云山、靳小俊、趙致藝、張兆鵬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49 |
基于校企聯合指導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模式探索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建軍 |
耿少波、郭宏、韓云山、靳小俊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0 |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化學》“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研究 |
新工科 |
劉楠 |
李延斌、宋江鋒、王曉晴、楊海寬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1 |
統計學科MOOC、微課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宋娜 |
楊明、侯強、張峰、任變青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2 |
從《斷裂力學》課程教學改革入手提升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 |
人才培養改革 |
韓文梅 |
徐鵬、關學鋒、陳淑萍、武晉文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3 |
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創新改革與實踐 |
實踐教學 |
鄭亮 |
韓云山、高營、耿少波、靳小俊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4 |
基于思維導圖的生動教學改革——以《會計學原理》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杜增華 |
顧新蓮、王欣榮、史敏、楊雪梅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5 |
以“學”為中心的《統計學原理》課程教學內容、方式和體系的改革 |
人才培養改革 |
武躍麗 |
李彥華、劉玉強、王長江、郝華榮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6 |
虛擬實驗在數據結構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劉志堅 |
王長江、張超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7 |
翻轉式教學在雙語教學中的應用-以《管理溝通》為例 |
教學綜合改革 |
張曉慧 |
劉志堅、武勇杰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8 |
移動教學背景下基于深度學習的課程設計與實踐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徐慧曄 |
段容谷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59 |
基于OBE理念的《應用多元統計分析》課程教學設計及效果評價 |
人才培養改革 |
朱美峰 |
王永琴、閆瑩、張麗、焦建美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0 |
形成性評價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BEC商務英語中級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
教學綜合改革 |
郭麗君 |
白清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1 |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廣播電視學專業 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任占文 |
廖高會、趙樂樂、王明端、張婷婷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2 |
法律邏輯學課程建設研究 |
實踐教學 |
張瑋麟 |
藥恩情、袁耀基、沈寧、陳慶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3 |
基于“產出導向法”理論下的教學實踐課程學生滿意度調查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楊珍 |
段莉、李兵絨、馮凌霞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4 |
傳統體育養生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康任俠 |
宿繼光、李治、張江華、金馨瑜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5 |
高等學校公共體育教學理論與改革研究------以中北大學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為例 |
教學綜合改革 |
巫國貴 |
曹電康、吳劍、劉鴻宇、李治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6 |
健康中國戰略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價創新體系模式的構建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李曉棟 |
宿繼光、牛會康、王粟、張克豹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7 |
素質拓展訓練在大學體育課程思政中的應用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蘇轉平 |
李江霞、張江華、安靜、王衛兵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8 |
體育思政“嵌入式”教學模式的研究 |
專業建設 |
譚志麗 |
吳劍、李江霞、王太林、王昕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69 |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深化思政育人路徑改革創新研究 |
實踐教學 |
張克豹 |
吳劍、李江霞、劉大超、王秋惠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0 |
系統脫敏訓練對籃球三分球命中率的影響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汪 洋 |
馬莉芳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1 |
傳統文化融入視覺傳達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探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溫非 |
李仁偉、張麗君、曹迪、武敏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2 |
數字媒體背景下《品牌設計與推廣》的教學方法研究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曹迪 |
武敏、溫非、王藝霏、張智昊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3 |
以工程教育認證理念為指導,基于微課思想重構教學過程——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例 |
人才培養改革 |
王素紅 |
楊秋翔、李波、洪軍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4 |
第三方認證助力程序設計能力培養的探索 |
實踐教學 |
李玉蓉 |
潘廣貞、康珺、賈美麗、何志英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5 |
軟硬件融合教學與線上下混合考核的嵌入式系統教學改革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楊劍 |
馬巧梅、付東來、張靜、富麗貞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6 |
學科競賽對軟件工程專業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影響研究 |
創新創業教育 |
富麗貞 |
董曉麗、鄭東梅、杜鵬強、溫庭棟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7 |
基于學涯服務平臺建設背景下創業能力培養要素的可教育性研究 |
創新創業教育 |
李曉敏 |
杜瑞平、李眾、乞國鈺、孫喬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8 |
基于OBE理念探索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課程思政設計 |
專業建設 |
武碧棟 |
宋小蘭、何利明、代淑蘭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79 |
含能材料安全技術課程思政建設與實踐 |
人才培養改革 |
宋小蘭 |
安崇偉、秦清風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0 |
基于邏輯學原則的《環境工程原理1》課程教學設計探索 |
人才培養改革 |
劉鵬霄 |
李穎、喬怡娜、王晨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1 |
基于“微助教+翻轉課堂+科研”混合模式的環境化學教學改革探索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郭金春 |
劉清浩、郭峰波、羅俊麗、柴濤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2 |
以工程認證理念為引領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 |
教學綜合改革 |
趙俊梅 |
李曉、張利平、秦鵬、張海燕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3 |
符合自動化專業特點的 “人工智能”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
實踐教學 |
史元浩 |
孫傳猛、溫杰、賈建芳、崔建峰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4 |
新工科背景下“慣性導航”教學內容設計與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劉鵬 |
崔建峰、牛興龍、李大威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5 |
《過程控制》虛擬仿真實驗平臺建設 |
實踐教學 |
安坤 |
孟江、石喜玲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6 |
加快培養人工智能與電氣類專業交叉融合人才的探索和研究 |
教學綜合改革 |
張利平 |
李曉、趙俊梅、尤文斌、任一峰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7 |
面向教-研-學-用教學方式的模式識別課程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李大威 |
劉鵬、方煒、牛興龍 |
校立項,學院自籌 |
ZJ2020188 |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讀寫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
人才培養改革 |
趙碩峰 |
梁婷、鄧麗霞、盧斐、段田美 |
校立項,學院自籌 |